新聞中心
NEWS Center
11
2015
-
12
應對困境國內各機械類企業轉型升級初見效果
所屬分類:
【概要描述】?以慈星股份為例,公司主營業務為電腦針織機械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,由于下游毛衫加工廠等訂單下降,公司2014年凈利潤虧損額將超過2億元。目前公司選擇的轉型方向是智能化,公司的機器人投資已經開始布局。
為應對全球經濟不振萎靡,國內各機械類企業加快自救步伐,取得明顯效果。
以慈星股份為例,公司主營業務為電腦針織機械的研發、生產和銷售,由于下游毛衫加工廠等訂單下降,公司2014年凈利潤虧損額將超過2億元。目前公司選擇的轉型方向是智能化,公司的機器人投資已經開始布局。
一些公司的轉型則更為徹底。以思達高科為例,由于國網訂單下降,公司預計2014年虧損6000萬元至8000萬元,同比由盈轉虧。在主業持續低迷的情況下,公司原控股股東河南正弘置業有限公司擬以6.3億元的價格,將所持的20.03%公司股份轉讓給北京智度德普股權投資中心(有限合伙)。獲得公司控制權的智度德普承諾,將在收購完成后,向思達高科注入醫療健康TMT、文化體育、新材料或能源等領域具有較高成長性的優質資產,從而實現思達高科的跨界轉型。
機械“雙雄”也在產業轉型升級的路上大踏步前進,中聯重科向高端農機轉型,而三一重工則走在了工業4.0布局的前列。
隨著相關投資逐步迎來收益,特別是隨著國家“一帶一路”戰略的推進,相關訂單有望在2015年逐步兌現業績,2015年將是不少機械類企業轉型升級和業務拓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年。